Subject: 关于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条文说明“7.8平曲线长度”问题
你好郭老师,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第143页条文说明7.8平曲线长度,“曲线长度最小值的5-8倍即1000-1500m较适宜,《规范》列出平曲线最小长度的“一般值”基本上取“最小值”长度的3倍。其中““曲线长度最小值的5-8倍即1000-1500m较适宜”怎么理解?若设计速度为40km/h,5-8倍为350-560m。是不是针对设计速度120km/h而言。
郭总,再次收到回复,感谢万分,这个问题已基本解决了!下面问下您另外一个问题好吧?
对于两条高速公路相交采取T型交叉时,即设置成Y型互通时,细则已规定了按交通量流向、大小的两种情况进行设计,我想问您,如果左转量很大时,设计应该采取主线左转直接分流的定向匝道形式,这时侯这个左转匝道可以按接近主线的设计速度吗?或速差20的设计速度,我想这样应该可以提高行车安全,不至于让主线的车突然行驶在指标偏低的匝道上,造成误判以为匝道是主线,不知这样处理是对的吗?
另外,如果左转量不大的情况下,左转按细则是先从主线右侧分离出去,再左转接入被交路的主线。但是这时与行车习惯又不一样了,希望得到您的指点,谢谢。
郭大师您好,我是浙江金华交通规划设计院的,关于新规范中提出的1.0.4条,各级公路均应进行总体设计。
想请教一下,
1)工可、初设的总体设计分别要做到怎样的深度,才能符合相应要求;
2)总体设计从以往的路线总体转向项目总体设计,其设计内容上的转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例如?)对应与各项目设计阶段的深度,如何来把握?
郭总你好!我叫,是宜春公路勘察设计院的一名工程师,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您。
1、第7.5.5条 对无中间带的公路:新建工程宜采用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的方式超高。改建工程可采用绕路中线旋转的方式超高。新建工程如果采用内侧边缘超高的话,那道路中线的标高将与路线纵断面设计图中标高不一致,较容易产生误解。我想请问新建工程和改建工程是否可以均采用绕路中线旋转的方式超高?绕中线超高和绕内侧边线超高两种形式对行车影响大吗?
2、第8.3.2条 表中规定了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假设我的设计速度是60Km/h,6%纵坡最大坡长600m,有时爬坡路段受地形限制,单个坡采用接近最大纵坡、最长坡长时工程量较大,可否用两个连续的较大纵坡替代单一纵坡,但纵坡总长控制在两个最大纵坡中较大的一个的最长坡长范围内?如下图所示:
3、平面曲线的基本型为缓和曲线、圆曲线加缓和曲线构成。超高和加宽均在缓和曲线内完成。二级及一下公路,有时候由于缓和曲线较长,超高和加宽均只是在缓和曲线长度范围内的局部内进行,超高和加宽的起终点一般从缓圆点(HY)或圆缓点(YH),但有时候考虑构造物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否将超高和加宽在缓和曲线内整体移动(保证长度和渐变率),圆曲线范围内的超高和加宽顺沿?
4、四级公路车道宽度为3.0m,但无硬路肩,而一般标线宽度为0.15m,因此,双车道四级公路在施划标线后,车道实际有效宽度扣除标线宽后为2.775m,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其他不良影响(虽然以前一直是这样做的)?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你好,我是中交通力一名设计人员,对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有部分疑问想请教各位专家,打扰了。
1、规范P41页,第8.2.4条,第二款,中说,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对于那些部分属于桥头引道我不太清楚,有没有对桥头引道有明确的定义和范围。
2、根据P129页,条文说明6.3.3中,中央分隔带开口的功能有维修、养护、应急抢险使用。如果一级公路设有平面交叉,是否可以利用平面交叉的开口代替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功能。(若此段落没有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构造物)
3、2017版规范版权页后面的交通运输部公告中,与2006版不一样,没有提及强制性条文,本次为什么会这么调整,调整思路是什么?
4、2017版规范P42页,第8.3.4条,“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宜不大于5.5%”,与2006版P39页,第8.2.5条,“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应不大于5.5%”。为什么本次从“应”改为“宜”,调整思路是什么?
5、对于不同坡度和坡长的组合,如何处理。对于百度百科给出的处理方式可以么?一下是百度百科的截图与连接。
郭教授您好
我是来自常州梅特勒托利多——一家公路称重设备制造商的工程师,在3.8您授课时有几个问题当时由于着急赶高铁火车,没能向您当面请教。所以发这封邮件,还恳请郭教授能在百忙中,看下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关于路线设计的几个问题,帮忙解决下我们的困惑。不胜感激!
1、《设计规范》中对于车道宽度有3.75和3.5m的规定,但是在我们平时与客户交流时,他们往往会有达到4m宽的车道,是正常二级以上公路,并非边道。他们也一直强调说他们的路宽是按照规范设计的。想请教下教授,是否只有规范中提到的3.75、3.5等等4种规格车道才是符合规范的,其他尺寸的都是非标准车道宽度?
2、我们的称重设备有时不能覆盖整个路宽,为防止有车恶意绕行,一般对于两侧路缘带(我们的设备经常无法覆盖),我们想最好能采取措施进行宽度限制。对于路缘带的限制,比如采用软隔离或者硬隔离,是否不被允许?
3、有的车道宽度并非是标准的比如3.75m,而我们的设备规格就几种,可能安装后设备宽度和路宽偏差较大,安装后各车道设备间存在缝隙,为防货车压缝,我们都要求在设备两侧中心划线。比如设备划线是标准宽度3.75m,而车道宽实际4m,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一段过渡线的方式将两条线进行连接?如果可以,过渡线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比如斜度的要求?
追加一个相关问题,关于超车道的安全问题,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 第54页,第4条:“二级公路设置超车道的路段,可根据驶入对向车道行车道事故的风险及经济分析,确定是否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或隔离设施.。......"
如果利用对向车道进行超车,护栏是不可能设置的。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指的超车道是不是设置了三车道,与《路线设计规范》冲突?
你好!路线规范2017版,91页U型转弯设计速度说不宜低于20km/h,如果我采用20的设计速度,那么最大纵坡是多少?因为按匝道的话,交叉细则里只有30KM/h的规定,麻烦郭总了。
郭兄,您好,小弟有如题疑问,请指教。
据14版技术标准4.0.17、4.0.18,最大超高分为10%、8%、6%、4%共四类,并对使用的原则做了相应的规定。17版的路线规范7.3.2、7.5.1做了同样的规定。但17版路线规范的条文说明表7-1(P140)中,超高值分为五类(设计速度60km/h及以下)多出了积雪冰冻一列,难免令人心生疑惑。
14版技术标准实施后,大部分设计单位的做法是据其对06版的路线规范进行了修正,结果与新版路线规范相同!
你好,我想问几个问题:1,纬地交通中怎么弄可以出图一的平面图?
2,指北针怎么出
3,图二:纬地交通中弄好的标线图,在cad中打开怎么标线不显示
你好!我们技术工程师已经和你联系沟通解决问题了。
1、系统是按照一般常规出图习惯,一张图纸布置一个视口窗进行分图的,如果您需要一张图纸布置两个视口窗,可在分图完成后手动将两张图纸的视口移到一张图纸即可。
2、指北针的绘制,使用路线软件中的平面自动分图功能,即可自动绘出。
3、标线图无法显示问题,建议新建一个图形组,分解输出标线图即可在纯CAD系统中正常打开显示了。